您好,欢迎进入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首页 > 科技创新
海洋生物增养殖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现有科研人员7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 1人。海水增养殖技术研究是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传统的优势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包括鱼、虾、贝、藻等,在福建省水产养殖发展历史上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研究中心近年承担了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委托的“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东方鲀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海水池塘内循环养殖设施构建与示范”、“2019年福建省渔业资源环境监测工作方案(大黄鱼群体标志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等项目,取得丰硕成果,为福建省海洋与渔业产业发展做出贡献。中心下属的大径海水试验场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其在黑鲷、黄鳍鲷、鲈鱼等种类苗种繁育技术上的突破,为海水鱼类苗种繁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0年,试验场建设成“福建省海水鱼类苗种繁育科研中试基地”,可为本所和兄弟院所、高校的海洋生物增养殖技术研究提供试验和中试条件。

专家介绍

 林 琪  男,1970年出生,研究员,现任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所长。1992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海水养殖专业,2008年获厦门大学海洋系海洋生物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至今在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海洋生物育种、繁殖,渔业工程与装备等研究与开发工作。主持和参加的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50多项包括“海带品种创新与种苗繁育产业化工程”、“国家藻类产业体系莆田综合实验站”、“中国南方刺参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刺参耐高温品系选育及常年化养殖技术研究”、“石斑鱼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设”、“长牡蛎三倍体诱导培育技术研究”、“青蟹种群多样性研究“等课题。涉及了海水鱼、虾、贝、藻四大类。先后在《水产学报》、《中国水产科学》等刊物,发表了“中国东南沿海青蟹属(Scylla)的种类组成”、“中国东南沿海青蟹属(Scylla)不同种类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等论文五十多篇。获2006年省百千万人才人选、2002年福建省青年科技奖,多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钟建兴  男,1964年出生,研究员,曾任海洋生物增养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罗非鱼、东方鲀、鲷科鱼类等海淡水鱼类优良品种引进、遗传选育、人工育苗、养成推广、疾病防治等研究开发工作。主持多个科研项目,参加的“罗非鱼冬春季单雄性育苗工艺研究”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主持的“双斑东方鲀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研究”、“经济鲀类养殖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在《水产学报》《厦门大学学报》《海洋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

曾庆民  男,1965年出生,副研究员,现任海洋生物增养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以及海水鱼类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研究工作。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平鲷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约氏笛鲷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军曹鱼引进与育苗技术研究”、“斜带髭鲷无公害养殖技术”、“大黄鱼群体标志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等。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高密度轮虫对点带石斑鱼早期仔鱼培育影响的研究”、“我省大型抗风浪网箱养殖发展现状调查”、“饥饿对花鲈生长效果的比较研究”、“福建省河豚产业现状调查”等十余篇。

   方民杰  男,1970年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水增养殖技术研究、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海洋与渔业相关调查、评价与规划等工作。2010年以来,主要承担“908专项-福建海水养殖容量与新型潜在增养殖区选划与评价”、“九龙江水域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东山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泉州湾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东方鲀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等项目。在专业期刊发表“福建沿岸海域互花米草的分布”、“九龙江华安段罗非鱼类的初步调查”、“长乐沿海西施舌资源的初步调查”等多篇论文。2014年出版专著《福建海水养殖容量与新型潜在增养殖区选划与评价》(科学出版社)。